「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」 醫:50%遺傳機率、應儘速就醫!

2025-11-07 11:45 分类: 新聞總覽 瀏覽: 41
「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」 醫:50%遺傳機率、應儘速就醫!
「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」 醫:50%遺傳機率、應儘速就醫!
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(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,FAP),是一個罕見的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,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副部主任秦志輝表示,主要是一群類澱粉原纖維(amyloid fibrils)的蛋白質失去原本正常結構和功能,異常堆疊並沉積於組織及器官,進而破壞其功能。

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解釋,受影響器官與系統包含:周邊神經、自主神經、心臟、腎臟、眼睛,及腸胃道等等,尤其心臟的侵犯是致命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目前已知有三十多種澱粉樣蛋白與人類疾病有關,可區分為影響全身性的系統性澱粉樣變性,或僅影響單一器官的局部性澱粉樣變性,有遺傳性和後天性的區別。

造成FAP的類澱粉變異蛋白共分為四型,以第一型及第二型的甲狀腺素運載蛋白TTR最常見。症狀包含感覺神經、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,詳細說明如下:

張嘉修進一步說明,診斷方式包含以下幾種:

另外治療方式如下:

1.Diflunisal:一種非類固醇類止痛及抗發炎藥物(Nonsteroidal Anti-Inflammatory Drug, 簡稱NSAID),作用機制是預防TTR 四聚體結構解離而生成澱粉樣蛋白纖維。此藥需留意NSAID 相關副作用,如:急性腎衰竭、腎功能惡化及血小板低下。

2.Tafamidis:防止澱粉樣蛋白纖維生成堆積,可延緩周邊神經損傷及降低心血管死亡率。

1.Patisiran:干擾蛋白質,達到抑制基因的結果,可延緩神經病變的病程。

2.Inotersen:抑制蛋白質製造,延緩神經病變,但可能會有血小板低下及腎絲球腎炎等嚴重副作用,因此治療前需先檢測血小板數值及肝腎功能。

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師簡宛晴提醒,類澱粉沉積症臨床症狀範疇廣泛且嚴重程度不一,有時難以察覺,是常被延誤診斷的原因。類澱粉沉積症其患者的子女們不受性別影響,有50%的機會遺傳到此疾病,只要家族有1個人罹病,後代有50%的機率也會遺傳到,若有家人罹病,請盡速就醫,配合檢查及治療,讓疾病有較佳的預後。